
(图片由农行抚顺分行提供)
暮春时节难得雨,甘泉流到百姓家。农历“谷雨”时节,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副县长杨玲一行驱车近百公里,来到农行辽宁省抚顺分行,亲手将一面绣有“水润民心 惠泽万家”字样的大红锦旗,送到行长黄相毅手中,感谢农行为8万多城镇居民解决多年吃水难题。
今年初,农行抚顺分行为清原县城给水工程贷款6000万元,用于集中改善清原县城居民饮用水难题。而这一举措只是多年来抚顺分行扎根地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造福民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拓宽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农民奠定了牢固的政策基础。农行抚顺分行顺应时代发展,把“面向‘三农’,服务城乡”作为己任,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银行优势,不断将资金向农村倾斜,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近5年来,我们先后扶持了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代表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帮助5000余户农民发家致富,先后有33家中小微企业在农行资金支持下得到稳步成长。此外,我们还拿出大笔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事业,截止目前,抚顺分行累计投放‘三农’信贷资金17.2亿元,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行抚顺分行行长黄相毅说。
资金向“三农”倾斜
和农行抚顺分行工作人员一起,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从清原县城出发,一路向北驱车28公里,便来到了清原满族自治县枸乃甸乡中心屯村,强强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以来,抚顺分行连续三年对合作社给予重点资金扶持,三年累计投放贷款146万元。而最新一期贷款是今年4月1日,这笔50万元金穗扶贫惠农贷款主要用于肉鸡养殖过程发生的各种费用。合作社理事长刘强说:“2015年,肉鸡养殖规模只有5000只左右,在农行的持续扶持下,目前养殖规模已扩大到8000只以上,去年纯收入80万元。”
为了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去年,抚顺分行在县域支行陆续成立“三农经营中心”。新机构,新思路。“三农经营中心”在强化政策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针对涉农领域信贷需求,先后制定了16种农户贷款模式,大力扶持农民展业创业。清原支行还结合当地林业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拓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为国有林场、私人林场及林农等发放贷款3194万元。
精准扶贫不掉队
今年53岁的枸乃甸乡新房子村农民苏太发,是村里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又不好,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去年,抚顺分行将金融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扶贫开发工作全局出发,主动与政府联合建立增信合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还与清原满族自治县政府签订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并设立“扶贫风险补偿基金”,推出“扶贫贷”贷款产品,为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信贷和各项基础金融服务。而像苏太发这样特殊情况的贫困户,则在农行的信贷支持下,来到村上一家养殖场打工,成为这家企业重点帮扶对象。今年春节前夕,他高兴地拿到了2400元打工收入。而这家企业一年付给当地农民的务工费用也在40万元。
为全力扶持建档立卡贫户脱贫,抚顺分行制定优惠政策,陆续支持了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以及禽畜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以此带动和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增收脱贫。如今,全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4223万元,带动贫困户158户,人均年增加收入4200元。
普惠金融进万家
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难题,成为抚顺分行一项迫切任务。2015年3月,抚顺分行工作人员来到赵家村,将一块写有“‘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大字的标识牌挂在村里赵家超市的外墙上,还免费为超市业主安装调试自助金融机具。就这样,一个简单但很实用的农村金融服务点便诞生了。“可不要小看我们这个服务点,转账、取现、存话费和缴电费甚至理财产品都可以办理!为农民节省了时间和路费,真是太方便了!”超市业主崔凤林说。
“惠农通”服务点的开办,老崔成了义务宣传员,凡是来购物的农民都成为他宣传的对象。不长时间,“惠农通”服务点的业务就被村里人熟知。通过抚顺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如今,这个服务点的月均交易量有80多笔,金额达到5万余元。
“惠农通”服务点的设立,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村的金融服务难题,让全村186位居民足不出村便可得到农行金融服务,而王森淼的经历则实实在在说明了普惠金融给广大农民带来的便利。“有一天,我家里欠费停电了,正赶上星期六,乡里缴费代办点休息,如果不去县里缴电费,就得停两天电。我正着急准备去县城缴电费时,崔凤林告诉我在他家超市也可以缴电费,我听了半信半疑,拿着“惠农卡”跑到超市,很快的刷卡缴了100元电费,我还没到家,电灯就亮了!”
灯亮了,农民心里舒展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为了让更多农民得到农行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抚顺分行从一家一家的“惠农通”服务点做起,目前,累计在全市农村铺设服务点495个,实现了县域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如今,随着“惠农通”工程的升级改造,全市各服务点已全部安装了“智付通”转账电话,还开通了网上银行,壁挂式查询机也在不断增加功能。
散落在抚顺大地上一个个“惠农通”服务点,成为连接农业银行和广大农民的桥梁与纽带,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农行人扎根农村,躬身前行的身影。(本报记者祖笠荃 通讯员孙丹)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2017年05月08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