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5-09-10

近日,多家商业银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从科技金融视角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整体业绩稳步向上,在加大科技信贷投放的同时,创新……

近日,多家商业银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从科技金融视角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整体业绩稳步向上,在加大科技信贷投放的同时,创新服务模式,深耕新兴产业,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大信贷投放

科技创新是今年银行业的重点议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银行业积极推动科技金融落地落细,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上半年,六大行抢抓科技金融发展机遇,在科技金融赛道加速领跑。记者从建设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了解到,该行大力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此外,工商银行靠前服务新质生产力,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6万亿元。农业银行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贷款余额4.7万亿元,新增超8000亿元,增速超20%。中国银行抢抓人工智能、科技型企业并购等市场机遇,创新“算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4.59万亿元,授信户数16.11万户。交通银行上半年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大关,获贷企业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1.12%。邮储银行上半年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万户,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300亿元。

城市商业银行加快布局科技金融,服务新产业、新赛道,助推产业结构转型。2025年6月末,上海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835.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5%,科技金融服务能效不断提升。截至6月末,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68亿元,较年初增加184亿元,增幅超12%。业内人士表示,头部城商行重点加大对“两重两新”、新质生产力等关键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度。

上半年,银行机构科技金融数据亮眼。万得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银行机构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科技贷款余额达到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银行机构利用自身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科技贷款增量扩面,充分发挥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拓宽融资渠道

科技金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增长点。多家银行半年报显示,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和科技创新债券成为拓宽科创企业融资的重要引擎,这不仅有助于引入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还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AIC股权投资试点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尤其是招商银行近期获批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这也是继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后,第三家获批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商业银行依托AIC强化与科技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将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AIC为商业银行深度参与投贷联动、股债联动提供了关键平台。AIC可以结合丰富的金融工具设计出定制化金融产品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政府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开展深入合作,在项目挖掘、投资管理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

在科技创新债券方面,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向市场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通过丰富支持主体范围、拓宽募集资金用途等多种举措,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认为,为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的适配性,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建立了债券市场“科技板”,在继续服务好科技型企业的基础上,支持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科创债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中国银行打出了更加丰富的金融“组合拳”。债权融资方面,为支持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科控股”)建设光子传感产业聚集区,今年5月,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助力西科控股发行全国首批、西北首单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共计3亿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股权投资方面,依托综合化优势,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动中银资产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战略投资西科控股3亿元。中银资产与西科控股共同在西安设立4亿元直投基金,进一步加大投资动能。

当前,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大与科技型企业对接服务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银行集团协同优势,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有力投资支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建行积极参与债券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满足实体经济债权融资的需求,尤其是在科创债领域,科创债投资认购量成倍甚至成数倍地增加。

优化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因此,商业银行为更好服务科技型企业,其首要前提是优化和创新金融服务,完善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搭建组织体系,优化资源力量配备。国有大行目前基本上已初步建成“总行—一级分行—重点城市行—特色支行(网点)—子公司”的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建设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最新认定了405家科技特色支行(网点),实现了科技资源集中区域全覆盖。

其次,打造一体化产品和服务体系。交通银行发挥集团全牌照经营优势,建立“股贷债租托”(股权、信贷、债券、租赁、托管)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最后,数字化生态为科技创新各领域提供支撑。商业银行通过科技金融专区、科创雷达等系统性金融工具,实现客户精准识别、评价和准入,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服务。

与其他领域的信贷服务不同,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征比较明显,缺少抵押物是普遍现象,叠加研发周期较长,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更要依托熟悉区域的优势,加快创新金融服务。

为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泰顺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科技部门共享科技企业项目清单和数据,创新建立科创指数融资等模式,探索多层次金融产品供给,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平阳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陈培剑表示,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征明显,普遍存在抵押物少、找担保人难等融资难题,银行要深化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合作机制,及时破解企业抵押担保痛点,同时优化服务举措,创新知识产权、商标权质押等融资模式,丰富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的无形资产变成真金白银,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

李广子表示,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入手,提升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率,实现融资供给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进而推动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王宝会)

(来源:《经济日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