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贷”唤醒藏寨古韵,“牦牛贷”让传统牦牛产业焕发新生机,“农牧贷”助力藏药种植加工产业壮大……康巴大地上,邮储银行甘孜分行以特色金融为墨,勾勒着乡村振兴新图景。在这里,邮储银行推出的十多种定制化的贷款产品,不仅为雪域高原的特色产业注入强劲的成长动能,更切实提升了藏区群众的生活水平。
“及时雨”解民忧 民宿焕彩激活乡村活力
晨曦微露,丹巴县甲居藏寨的碉楼藏房被晨光镀上金边。“天珠酒店”内,民宿主人长生正为客人斟满酥油茶,庭院中格桑花迎风摇曳。“若不是邮储银行的贷款,这百年老屋哪能变成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长生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两年前,眼见周边藏寨借民宿改造吃上“旅游饭”,长生既心动又犯愁——自家藏房虽有民族特色,却因设施陈旧留不住客,150万元的改造资金让他望而却步。就在他准备放弃时,邮储银行客户经理益西翁休带着“民宿贷”政策叩开了家门。
围着藏式火炉,益西翁休细致讲解:“这笔贷款最高能贷200万元,手续简化、利率优惠,就是专门帮咱们藏寨改民宿的。”短短3天,150万元贷款到账的短信提示音,成了长生最暖心的“福音”。
如今的“天珠酒店”,既保留了木楼雕花的古朴韵味,又配备了地暖供氧的舒适设施,旺季时一房难求,还带动周边4户村民跟着办起民宿,共同分享旅游红利。
在康定市雅拉雪山脚下的塔公镇,变化同样令人瞩目。这个曾藏于深山的村落,在邮储银行信贷支持下打造“曼达拉”精品民宿,将游牧文化与高原风光巧妙融合,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用村民的话说,“银行的贷款就像高原春雨,让咱村守住了乡愁,还挣上了旅游钱。”
“创新策”强产业 特色金融点燃发展引擎
走进康定市建哥养殖有限公司,暖棚里的牦牛膘肥体壮,自动饮水系统、草料搅拌机运转不停。公司负责人王建强笑着说:“这些设备能配齐,全靠邮储银行的‘牦牛贷’。”
从过去的散养模式,到如今的标准化养殖;从单一售卖鲜肉,到深加工牦牛肉干、牦牛奶制品。金融活水注入,让传统牦牛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甘孜州,像“牦牛贷”这样“量体裁衣”的特色金融产品不在少数。针对高原产业特点,邮储银行精准研发“民宿贷”“牦牛贷”“农牧贷”“光伏贷”等10余种贷款产品,靶向对接藏寨民宿、高原牦牛、藏地药材、民族手作、清洁能源等当地优势产业,为高原经济提质增效注入金融动能。
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甘孜分行已投放贷款超2亿元,重点支持丹巴、稻城藏寨民宿集群扩容,炉霍、石渠牦牛养殖基地升级,康定、九龙青稞深加工提质,理塘、乡城藏药种植加工产业壮大。
高原之上,邮储银行客户经理的身影活跃在产业一线:在雅江县松茸产地,他们俯身测算收购资金;在德格县印经院周边,他们实地考察唐卡绘画工坊;在色达县牧民定居点,他们细致评估家庭牧场规模……哪里有特色产业,哪里就有定制化金融服务,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业蜕变为特色产业,让零散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增收致富的产业集群。
“暖服务”进牧区 金融便民守护幸福家园
“不用跑县城,在村里就办好了贷款,扎西德勒。”康定市雅拉乡村民秦光艳握着刚到账的民宿经营贷款,向携带移动展业设备的邮储银行客户经理连连道谢。
这便捷的服务,源于邮储银行在甘孜州打造的246个信用村——客户经理背着设备箱,把“银行”搬到牧民定居点、田间地头,成为藏区群众身边“移动的金融服务站”,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不止于放贷。邮储银行还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进帐篷”活动,客户经理宣讲防范电信诈骗、识别非法集资的知识,发放图文宣传册。
“以前总担心钱存不好、贷不对,现在听了讲解,心里踏实多了。”白玉县老阿妈拉珍的话,道出了藏区群众对金融知识普及的迫切需求与真切认可。
立足当前发展阶段,邮储银行甘孜分行将在金融领域深耕细作,为边疆地区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助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记者 张小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